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媒体报道

【媒体关注】龙头新闻 | 产教融合 院校携手 共育林草人才 共促振兴发展

时间: 2025-08-04 浏览次数:

当象牙塔里的理论图纸遇上真实的山川林地,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一批批青涩的林业学子走入群山万壑的茫茫密林,会迎来怎样的挑战?一场关于知识扎根大地、人才反哺产业的生动实践,在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牡丹江院(以下简称牡丹江院)与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林职院)的“实习筑基 人才共育”合作中展开。

近日, 在双方召开的合作实习总结座谈会上,共同检阅了首批16名林业学子在4个月实战历练中交出的“绿色答卷”。

“在牡丹江院实习的这段时间,得到了院里给予我们学业上的指导培训和生活上的关心关怀,是我人生中课堂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外业实践方面,我跟随生产管理科的老师在绥阳林业局有限公司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本底调查项目督查工作,掌握了外业平板软件的使用,在全国林草湿监测样地调查项目中,巩固了在校学习的样方设置、GPS定位、罗盘仪的使用等专业技能……”林职院学生刘一婷说。

“这4个月既是对我专业技术的锻炼,也是一次体能锻炼。通过4个月的实习,让我深刻感受到林业工作者的艰辛,为了做好林业调查工作,他们常常顶着30多度的高温翻山越岭,步履铿锵、神态坚定,从没说过一句苦、一句累。让我看到了林业人身上的无私奉献与敬业坚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林职院学生侯春瑞说。

在牡丹江院生产科科长、实习生带队教师宁利国看来,这批林草“新兵”的蜕变同样令人欣慰。“回顾这段并肩同行的日子,同学们系统掌握了全国林草湿综合监测、林木采伐、造林、抚育等技术规程,从初来时的生涩到如今的从容,从理论知识的积累到实践技能的娴熟,这不仅是操作能力的精进,更是林业匠心与生态责任的一场郑重交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座谈交流会上,5名刚入职牡丹江院的新员工也颇有感触。“今天听了实习生的汇报,我们也深有感触,深受启发,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勤学多练,以最快速度进入林草工作节奏,锻炼林草必备技能,为龙江的绿水青山贡献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院校实习合作的创新举措,不仅为牡丹江院阶段性人才需求注入新动能,更架起了一座贯通知识与实践的“知行桥”,打造了“才需互补、院校共赢”的产教融合新样本。

牡丹江院院长贾云飞表示,“此次院校合作不仅为林草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育土壤,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牡丹江院缺少实战型人才的困境。双方通过建立友好合作,牡丹江院获得鲜活智力支持,林职院根据实操内容优化培养方案,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与职场竞争力,这是真正的多方共赢。”

对于此次合作产生的多重硕果,林职院副院长张志刚表示了充分的认可。“此次合作绝非短期项目对接,而是着眼龙江林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牡丹江院提供的实战平台极为珍贵,我们坚信,这座产教融合的桥梁,定能成为孕育未来林草栋梁的沃土。”张志刚说。

从书本走向山林,从课桌迈向调查一线,牡丹江院与林职院携手打造的产教融合新范式,不仅为学子铺设了从校园到职场的“绿色通道”,更开辟了破解行业人才瓶颈的创新路径。

正如林职院生态工程系指导教师王杨在总结会上强调的,一线实践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路径。“当学生手握GPS定位仪、平板等设备在复杂林区地形中验证规划逻辑、提取真实数据,‘因地制宜’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刻入思维的职业本能,把课堂搬到绿水青山之间,才能让知识真正落地生根。”王杨说。

当一批批年轻敏健的身影穿梭于广袤林区,当精准数据从他们手中流向生态保护决策,人们看到的,是龙江绿水青山后继有人的坚实希望,是教育、人才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的壮阔前景。这条贯通“知”与“行”的共赢之桥,正为龙江林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而持久的青春动能。


版权所有©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99号  |  黑ICP备 06004783-1 号  |  邮编: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