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院 工 作 报 告
——在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丛洪福
2024年3月3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学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学院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工委和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教育工作会议、集团第一次党代会和一届二次职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职业强校,着力锻造生态铁军,服务现代化新森工建设的奋斗目标,按照“一体强化、两翼展开、德基精技、林兴特立”发展思路,提升学院发展格局,完善高质量办学机制,强化使命担当,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一年来,我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中心,统领发展方向。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谋划推动学院党建高质量发展。在集团先优评选中,1人被评为“优秀宣传干部”,4人被评为“五星”优秀党务工作者,经管系教师党支部被评为“五星”先进党组织,家居系教师党支部被评为“党建示范点”。通过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实效。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助推正风肃纪反腐,立案审查9件,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廉洁自律,持续巩固发展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年来,我们以高质量项目推进为牵引,夯实发展基础。结合集团产业布局,以林业、家居两个紧密贴合森工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引领“双高”建设全面推进,顺利通过省二轮“双高”中期验收。新“双高”建设项目共取得标志性成果906项,其中国际级1项,国家级 87项,省级535项。通过新“双高”建设,学院办学实力显著提升,为学院专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指引,为申报国家级“双高”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以产教深度融合为载体,突破发展瓶颈。通过“政校企协”多方共建,城市建设系“无人机产业学院”入选省教育厅第二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正保会计现代产业学院服务企业累计达2000余家。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和集团产业发展,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分别与企业共建“工业互联网技术”和“信创大数据”现场工程师项目;生态工程系与新大陆集团合作完成“智慧林业”建设方案;人文系和林业卫生学校、黑幼专等学校共同开发企业资源,实现企业资源共享,闯出了校企合作新路子。
一年来,我们以技能报国为指引,培育发展特色。在中国第二届技能大赛中,学院摘得1枚金牌3枚优胜奖牌,3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在黑龙江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取得5金5银2铜的优异成绩,2人被评为龙江技术能手,学院被评为大赛突出贡献单位。
学院教师在技能竞赛中同样展现了风华。在黑龙江省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争得了荣誉,同时也使得“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突显。
一年来,我们以提升实训条件为依托,聚集发展后劲。新建、改建各类实训室、实训基地29个,现有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2个、省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为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新实训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世赛木工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木作艺工作室和森工无人机技术中心三个基地的建设,实现了教学、实训、生产的良性互动和“理论与实际、生产与培训、专业与岗位”三个有效对接。
一年来,我们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引擎,激发发展活力。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师风、教育理念更新等各类培训15次,2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新时代黑龙江省职业学校名匠,2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被评为2023年度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集体。
人才引育,量质齐升。引进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5名。优化职称评聘工作办法,72名同志取得了相应的任职资格,339人兑现了职称晋级待遇。科学规范开展人才评定工作,8人被认定为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
一年来,我们以招生就业为根本,蓄积发展动能。招生工作连续取得突破,录取3500人,录取率达到100%。继续教育同向发力,录取564人,较前增长64%。切实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5.21%。
创新创业再创佳绩。在各类比赛中取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16项。
一年来,我们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守发展使命。构建了依托黑龙江红色教育资源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红绿两条主线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院发展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提升“三全育人”成效。扎实推进国防教育,精细化开展学院征兵工作。在“奖优助学”上下功夫,完善资助评审流程,切实发挥资助评审育人功能。引进8名专职辅导员,开展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专题培训,学生工作队伍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召开第三次学代会,全面深化共青团、学生会改革。社团工作硕果盈枝,深度激发思政教育活力。图书馆年接待读者万余人次,让浓浓书香浸润校园,开创文化育人新局面。
一年来,我们以服务森工为己任,坚持发展道路。在集团拉练会上从生态环境、服务森工、精神风貌三个方面进行了展示,与会的各位领导给予高度评价。
科研工作全面对接集团科技项目,与松江胶合板厂、鹤北林业局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意向协议》,与林口、迎春等5家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共同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
学院围绕生态建设等相关工作,对集团所属23个林业局公司开展调研,为集团和地方完成各类培训累计达1150人次,进一步服务森工产业发展。
一年来,我们以“工作落实年”活动为抓手,提升发展动力。全面落实学院领导包保责任制,在谋发展、寻突破中提能力、转作风。全面应用“四个体系”工作机制,修订学院章程,为内部制度体系建设夯实基础。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11次,解决学院职工“急难愁盼”问题8项,形成各类工作机制7项。
根据“财务专项审计”“三项专项整治”等工作反馈意见,积极落实整改,建立修订各项制度31项,完善工作流程23项。严格教学督导,加强内部审计,规范合同管理和法务工作流程。不断强化校园安全管控措施,有效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建设。
完成校园网、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以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年来,我们以生态保护为责任,厚植发展底色。保质保量完成集团下达的各项营林生产计划,依法发展林下经济,加大征占用林地管理力度,确保青梅林场的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完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建设,组建抗洪防汛抢险救援队,成功抵御百年一遇的极端降雨天气,全年无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一年来,我们以惠及民生为宗旨,共享发展成果。深入开展民主管理,院务信息公开169项。凸显人文关怀,开展送温暖工作51人次。深化建家工作,在青梅建成200多平米的职工小家,觅书屋被评为“全国职工示范书屋”。全年投入资金1450万元,完成文化广场、宿舍改造、更换塑窗等各类维修改造项目共14项,大幅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饮食中心一楼、二楼引入餐饮集团社会化经营,推进食堂管理服务标准化。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向耕耘在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感谢,因为有你们的无悔付出,润育桃李,学院的事业持续向好发展!通过各位代表,向为教育事业燃尽毕生芳华的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因为有你们栽树在前,才有林职院今天绿树成荫!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办学方向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与生态强省、现代化新森工建设的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二是办学条件尚未完全满足国家级“双高”评审标准,需要针对性加强;三是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四是学生后勤保障工作压力依然较大,基础设施条件需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和不足将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和完善。
二、形势与任务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强调,要建好建强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黑龙江省明确了建设“绿色龙江”“生态振兴”现代化强省的战略部署;集团把打造“五个生态高地”作为今后五年工作要求;省教育厅将推动生态职业教育稳固发展列为2024年工作任务。一系列生态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为我们增强了信心和底气,也明确了今年乃至未来几年学院发展方向。我们要从以下四个点进行攻坚,对接“生态建设”,打造特色院校。
(一)将项目性工作作为任务点。以项目性工作为抓手,推进省二轮“双高”建设与验收、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省级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验校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二)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重点任务作为突破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从产业学院、核心课程、优质教材、实践项目、教师队伍等方面着力,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项目。
(三)将技能竞赛作为引领点。发挥国家级世赛集训基地示范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备战世界技能大赛,激励带动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报国之路。
(四)将数智生态林业专业群申报国家级“双高”项目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按照我省“建好建强龙江职业教育优势领域,打造林业生态领域标杆性高职院校”工作要求,打造数智生态林业专业群,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三、2024年工作安排
2024 年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集团党代会和集团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高”建设工作为主线,以依托森工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质图强抓内涵,实干笃行求发展,提升教育教学,增强治理能力,建设“省内一流、行业领先”的高水平现代职业院校。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多元发展
按照“大思政”红绿两条主线,完善项目建设。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开展美育、体育系列活动,以美润心、以体强身。弘扬劳动精神,打造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各个岗位的育人要素,将育人职能贯穿工作始终,提升育人实效。
(二)确保顺利通过省二轮“双高”建设项目验收
对照省二轮“双高”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找准发力点,以成果为导向,培育国家级成果,从三方资金审计、标志性成果达标、特色亮点推广等方面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确保学院省二轮“双高”建设工作圆满收关。
(三)启动国家“双高”数智生态林业专业群申报工作
科学谋划申报国家级“双高”项目,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国家级“双高”建设标准和要求制定工作目标和落实工作任务。在关键性指标上,补齐短板,固化长板优势,健全机制,细化措施,全力争取项目申报成功。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育人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以会计、无人机等省级示范产业学院为引领,培育一批院级产业学院,“政校企协”多方参与,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资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共建共享,培养适应生态林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五)培育林职特色,五维融通提升育人成效
构建“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人才培养体系,各专业对接岗位,进行模块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完善世赛训练体系,优化学生技能竞赛备赛机制,扩充备赛项目,力争在今年的世界技能大赛上有所突破。
(六)聚焦人才强校,锻造团队跃升实力
多措并举开展教师培训,落实“5年一周期全员轮训计划”,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与信息化水平。加强外聘教师管理,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计划。开展“生态铁军”人才建设工程,服务林业产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培育“教练型”“双创型”“服务型”双师,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5%以上。
(七)拓宽服务半径,聚焦林业特色发展
不断丰富“林”字特色内涵,进一步学习森工、感受森工、融进森工、服务森工。挖掘学院与集团企业合作潜力,实施“林技推广特聘计划”,开发服务林区特色培训课程,送课进林场、进乡村,大力发展林区职业技能培训。对接集团科技项目,跨专业组建服务团队,产学研用一体推进。
(八)强化学生服务,为学生发展助力赋能
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升社区育人精准性、时效性。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发展体系,抓好学生日常管理及行为规范。组建“学生自律委员会”,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与优势。
(九)巩固办学规模,交流合作共谋发展
加大省内、外招生及就业工作力度,确保在校生规模。开展林区职工及社会人员继续教育学历提升,寻求与两家林业局公司共建老年社区大学,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积极响应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向北开放”战略,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和产业集群集聚融合,服务龙江振兴发展。
(十)健全内控体系,提升内部治理效能
开展“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作风建设,锤炼优良作风,以新担当新作为推进学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以依法治校为理念,强化合规管理,确保资金、项目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三定”工作,强化人才引进和岗位职责管理。
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建设校园视频监控指挥中心,提升安防体系科技含量,开展楼宇消防、抗震等鉴定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加大森林管护和森林防火力度,确保完成各项生态任务指标。
加强监督执纪,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落实“一岗双责”,强化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
(十一)提升基础设施,切实满足师生现实需求
开展新实训楼第二期实训室建设工作,提升实践教学条件。新建第六学生公寓,改善现有宿舍条件。秉承“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加强食品卫生等管理,确保学习生活服务各项措施保障到位。优化图书馆环境,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十二)共享发展成果,扎实开展普惠服务
紧紧围绕“服务职工、促进发展”的工作中心,切实关注职工最关心、最期盼、最现实的需求,在“普惠与常态,特色与精准”上下功夫,增进教职工的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识,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指数,让学院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教职工。
各位代表!江川汇聚,方能奔涌向前;志行千里,更需勠力同心。让我们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学院高质量发展步伐,全力冲刺国家级“双高”项目,谱写现代化新森工建设的林职新篇章!